深耕理论研究,夯实精神根基。学院立足兵团职责使命,深化新时代兵团精神内涵研究,围绕“五个认同”“文化润疆”等核心任务,构建理论研究体系。通过常态化开展课题调研,系统梳理兵团“老资料”、采集阐释“新史料”,形成兵团精神故事库,挖掘其时代价值,为思政教育与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撑。
创新宣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深化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推动兵团精神“进教材、进课堂”,改革思政课程体系,增强教学思想性与针对性;拓展第二课堂,开设“青马培训班”,设计“十六团塔河源→十六团老一营→九团红八连→七彩疆南”红色研学路线,组织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让师生在军垦足迹中感悟精神力量;艺术创作传情:原创诗歌朗诵《扬兵团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入选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精品档案和教育部第五届《传承的力量》大、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展示活动精品案例库;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石榴讲解员大赛”“传承红色基因 唱响兵团精神”红歌合唱比赛、“弘扬兵团精神,延续红色经典”朗诵、配音比赛,营造出兵团高校独具特色的育人环境,以艺术形式弘扬红色文化;与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共建“大思政课”实践基地,推动红色资源与教育深度融合。
深化课程联动,共传红色精神。学院搭建东西部共传红色文化桥梁,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智慧树线上课程,将“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与“大陈岛精神”等精神深度融合,弘扬坚韧不拔、攻坚克难的政治品格,进而激励学生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有为青年。学院与其他相关企业联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资源共享共建共融的新模式推动精神传递。
聚焦人才培养,锻造戍边新人。学院将兵团精神融入育人各环节,通过医院见习、实习支教、实验课程等,组织学生走进兵团基层,在服务与实践中践行精神内核,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第二课堂”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培育“爱国爱疆、担当奉献”的新时代戍边人,以兵团精神丰富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