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党中央从治国安邦和边疆治理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兵团成立以来,可划分为初创与快速发展阶段、挫折中艰难前行阶段、恢复后不断加强阶段、新时代发展壮大阶段。兵团不仅为建设新疆、保卫新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为新时代进一步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积累了宝贵经验。
初创与快速发展阶段
1949年驻疆部队开始参加生产建设,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是兵团初创与快速发展阶段。
新疆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借鉴历代屯垦经验,结合新疆治理所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作出组建兵团的决策。一是借鉴历代屯垦经验。公元前105年,汉朝在新疆进行屯田,拉开中央王朝在新疆屯垦戍边的帷幕,随后屯垦戍边被作为治理新疆的战略部署,形成“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的历史规律。二是民族分裂需要防范。新疆和平解放后,新疆明有叛匪不断制造叛乱事件,暗有分裂分子伺机发动分裂活动。三是新疆需要开发建设。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新疆长期落后于内地省区市,需要加快发展。四是国家西北边防需要巩固。新疆有5700多公里的边境线,西北边防需加强管理。五是复转官兵需要安置。为将十余万复员转业官兵留在新疆参加开发建设,需要合适的组织予以安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前期屯垦戍边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1954年10月,中央命令驻新疆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六军大部,第五军大部,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下辖10个农业建设师,2个生产管理处,1 个建筑工程师,1个建筑工程处及一些直属单位,总人口17.5万人。
兵团的快速发展。农业方面,兵团成立后将水土条件好的土地无偿赠送给地方群众,开赴至新疆两大沙漠边缘建设正规化国营农场。从1954年至1966年,兵团农场从34个增加到137个;耕地面积由7.73万公顷增加到80.86万公顷。工交建商方面,兵团成立前将19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政府,重新创办工、交、建、商企业。1966年底,兵团工业企业发展到279个,总产值达55029万元;商业网点发展到1836个,经营总额达到43792万元;拥有各类货运车3628辆,利润2972万元;共有建筑工程企业175个,盈利799万元。科教文卫事业方面,到1966年,兵团先后推出玉米、棉花等14个新品种,研制生产大批先进农业机械;建立了小学、中学、大学教育体系;创作了《送你一束沙枣花》等文艺精品;建立了兵、师、团、连四级医疗卫生体系。在戍边方面,1962年,“伊塔事件”发生后,兵团执行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命令,派出1.7万余名干部职工前往边境地区执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任务,之后又奉命在边境地区组建农场带,筑牢国防屏障。
挫折中艰难前行阶段
1966年,随着极“左”思潮的不断发展,“文化大革命”席卷了整个兵团,使兵团各项事业遭受严重破坏。
1966至1974年,兵团粮食产量从72.03万吨减少到52.51万吨,棉花产量从2.49万吨减到1.52万吨,油料产量从1.45万吨减到0.98万吨,甜菜产量从24.11万吨减到10.32万吨。上交国家商品粮从15.76万吨减到0.06万吨,1974年,还吃国家返销粮1.7万吨。财务从盈利1.13亿元到亏损1.96亿元。期间,农科院、农业机械研究所等10个研究所被撤销,科研事业遭到破坏。
由于新疆兵团经济巨额亏损,国际国内形势有所缓和,其他省区兵团相继被撤销,1975年3月,中央决定撤销新疆兵团,成立新疆农垦总局,统一管理原兵团所属农场和农垦厅所属农场。兵团撤销后,新疆农垦系统粮棉产量大幅度下降,财务亏损猛增,三年间共亏损6.6亿元。1977年12月,中央召开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对新疆农垦系统的管理体制、领导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调整之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作用仍无法与兵团体制相比。
恢复后不断加强阶段
兵团撤销后,新疆农垦系统亏损剧增,职工思想混乱,屯垦戍边事业受到更大破坏。同时,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新疆周边形势陡然紧张,新疆境内分裂分子趁机制造多起暴乱事件。
1978年3月,国家农垦总局工作组到新疆调研,提出恢复兵团的建议。1981年1月、2月、5月,兵团创始人王震同志先后三次到新疆视察,指出:“生产建设兵团搞农业、畜牧业、工业、商业、还有交通运输业,他们办的完全对。解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完全错误的。”6月30日,王震给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写信,建议恢复兵团。7月1日,邓小平批示:请王震同志牵头,约集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建设兵团的必要性,作一系统的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8月10日至19日,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到新疆视察,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生产建设兵团恢复确有必要”。1981年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作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
兵团恢复后,积极推行改革开放。在促进农牧团场发展方面,进行职工家庭联产承包和兴办家庭农场,农牧团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两费自理”(生产费、生活费自理)和土地租赁经营,建立以“土地长期固定,产权明晰到户,农资统一采供,产品订单收购”为主要内容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在加快工交建商服企业发展方面,先后进行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改组改制和破产重组,国企改制重组,组建集团公司等方面的改革。在完善所有制结构方面,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搞活团场经济几个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快兵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为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速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文件。改革开放推动了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日益发展壮大。
新时代发展壮大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兵团工作,推动兵团屯垦戍边事业迈入了新时代。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兵团时强调,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兵团推进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加强维稳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更好发挥特殊作用。”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调研时强调:兵团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希望大家发扬兵团精神,继续努力、深化改革、脚踏实地、再接再厉,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
兵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兵团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兵团发展历程的基本经验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组建和恢复兵团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兵团发展壮大得益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新时代兵团发展壮大和切实履行职责使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必须牢记兵团神圣使命。兵团是为建设新疆、保卫新疆而生,新时代兵团必须始终牢记维稳戍边神圣使命。
必须推动兵团发展壮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兵团在建设、保卫新疆方面发挥显著作用,主要得益于其快速发展,发展是兵团增强综合实力、履行特殊使命的关键。
必须正确处理兵地关系。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接受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要坚持兵地一盘棋,在反恐维稳、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族团结、干部人才等方面加大融合力度,加快推进兵地融合发展。
必须传承弘扬兵团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励一代代兵团人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兵团人要用好这一宝贵财富。
(作者:罗利华,兵团党委党校、兵团精神研究会)